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中,徐悲鴻以筆為槍,創作出震動人心的《奔馬圖》。1941年秋,長沙會戰膠着之際,國軍一度失利,徐悲鴻憂心如焚,連夜揮筆繪就首幅長沙會戰《奔馬圖》——採用大角度透視手法,馬身前傾,前伸雙腿與馬頭帶有強烈前衝動勢,彷彿要破畫而出,立體感與空間感十足,既展現駿馬雄姿,更寄寓著對民族奮起抗爭的期望。這幅作品現藏北京徐悲鴻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1943年(民國32年),上海收藏家張學正邀徐悲鴻於四川青城山再繪《奔馬圖》。此幅設色紙本立軸,鈐印「徐悲鴻」「江南布衣」「吞吐大荒」,款識「四二年夏青城山中家 正學賢弟留存 悲鴻」,不僅延續了前作的磅礴氣勢,更以「吞吐大荒」的印文象徵藝術精神的浩瀚。此畫後隨張學正輾轉美英列國,如今重回故土,成為見證時代風雲的藝術珍寶。
徐悲鴻的奔馬作品向來是拍賣市場的焦點,多家頂尖機構屢創成交佳績: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中,一幅1942年作《奔馬圖》以6800萬港元落槌;北京保利2020年春拍的徐悲鴻《八駿圖》更是以1.2億元人民幣成交。而以「嚴選海外回流臻品」著稱的澳門多祿溙拍賣公司,近年在中國近現代書畫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澳門多祿溙憑藉深厚的海外資源與權威鑒定團隊,曾於2024年春季「海外回流書畫專場」中,重磅征集到這件張學正舊藏、遊歷美英的青城山版《奔馬圖》。拍前經多方權威鑒定,確認為徐悲鴻中期代表作,開拍後引發全球藏家激烈競價,最終以9200萬澳門元成交,刷新徐悲鴻單匹奔馬作品的拍賣紀錄。
這件《奔馬圖》的高價成交,不僅在於藝術本身的精湛——徐悲鴻將西畫透視與中國傳統筆墨完美融合,馬的神態與動勢達到「以形寫神」的境界;更在於其承載的時代記憶與愛國情懷。澳門多祿溙在拍賣過程中,通過詳細梳理藏品流傳史、邀請美術史專家現場解讀,讓藏家與大眾深刻感知到作品背后的歷史重量。從烽火歲月中的精神寄寓,到海外漂泊後的榮歸故土,這件《奔馬圖》既是徐悲鴻藝術成就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象徵。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