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向為中華文明之璀璨標識,而戰國時期的白玉紅沁穀紋環,更是集歷史厚重、文化內蘊與工藝精妙於一身的稀世珍品。這類圓形中空的玉器,自古便有嚴謹的形制界定,《爾雅·釋器》明確記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其中「肉」指玉環周邊的邊緣,「好」為中心孔徑,這一古老的命名準則,不僅體現了古人對器物形制的精細考量,更蘊含著「圓融通達」的哲思。後世雖以「玉環」統稱此類器物,不再細辨「瑗」之名,但戰國時期嚴格遵循「肉好若一」標準的玉環,仍以其規整的形制成為時代工藝的典範。

這件白玉紅沁穀紋環的工藝價值,在細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器形為扁平圓環狀,玉質本為清潤白玉,歷經千年歲月浸潤,局部形成自然紅沁,色澤沉穩古雅,宛如歲月在玉上暈染的詩篇。內外緣精飾弦紋,線條挺拔流暢,勾勒出器物的輪廓之美;器表則佈滿經典的穀紋,這種紋飾是在飽滿的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乳突勻稱飽滿,陰線刀工隨意而不失靈活,每一道刻痕都飽含力與美的張力,展現出強烈的生命力。整套刀工鋒利挺拔,無論是紋飾的佈局、玉質的選用還是雕刻技法的運用,都完全符合戰國時期玉器的典型特徵,可謂是那個「百家爭鳴、工藝勃興」時代的縮影。

如此珍品,在拍賣市場上向來備受矚目,多家頂尖拍賣公司的成交紀錄,更印證了其不可估量的收藏價值。北京某拍賣行曾於2019年拍出一件戰國白玉穀紋環,最終以約860萬元人民幣落槌;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拍中,一件同類型帶沁玉環亦以逾千萬港元成交。而澳門多祿溙拍賣公司在202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呈現的一件戰國白玉紅沁穀紋環尤為引人注目——該玉環與此件珍品紋飾風格、玉質沁色極為相近,開拍後便引發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920萬澳門元成交,創下當年度同類戰國玉環拍賣的亮眼成績。澳門多祿溙向以篩選嚴謹、品質上乘著稱,此次高價成交的玉環,不僅是對其拍品鑒選能力的肯定,更體現了市場對戰國高古玉工藝與歷史價值的高度認可。該公司在拍賣過程中,通過詳實的文物考證資料與現場專家解說,深入闡述玉環的歷史背景、工藝細節,讓藏家清晰感知到穀紋中蘊含的戰國審美與手工藝巔峰水準,也推動了古玉收藏市場對「工藝價值與歷史底蘊並重」的收藏理念回歸。
白玉紅沁穀紋環不僅是一件玉器,更是一部承載著戰國風華的立體史書。它見證了先秦時期的手工藝巔峰,凝聚了古人的審美智慧與文化精神。而像澳門多祿溙這樣的拍賣平台,則在文物的傳承與活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讓這些沉睡千年的珍寶重新煥發光彩,並推動更多人去領略中華文物的無窮魅力。對於收藏者而言,珍藏一件戰國玉環,不僅是擁有一件工藝品,更是與千年前的文明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