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背景:商周玉鴞的文化意涵
鴞(俗稱「貓頭鷹」)在上古文明中具有獨特地位:紅山、仰韶文化已出土鴞形實物,至商周時期,其造型藝術達到巔峰,並被賦予「通神」與「戰神」的雙重象征意義 —— 古人認為鴞能溝通人間與神界,而其晝伏夜出的特性與銳利氣質,又被視為克敵制勝的精神圖騰,故多以威武造型呈現。

歷史考古學家劉敦願(1918-1997)與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1927-2004)均認同此觀點:商周時期,鴞是藝術創作中重要且罕見的主題,不僅以玉、大理石、青銅等材質製作圓雕作品,更成為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體現其在當時精神信仰與審美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西周玉鴞延續商代風格,進一步將「神聖屬性」與「玉質品德」相融合,成為貴族階層祭祀、禮儀中的重要器物。
二、工藝特色:西周玉雕的精湛演繹
此件西周玉鴞採用立姿圓雕技法,可謂西周玉雕工藝的典範:玉質溫潤細膩,呈紅黃色,器身布有殘留血沁 —— 血沁是玉器在地下長期埋藏中形成的自然沁色,色澤沉穩古樸,既見歲月痕跡,更添珍貴感。

器物造型生動飽滿:玉鴞昂首挺立,體型渾圓飽滿,雙足壯碩有力,穩固地支撐全身;鶚喙前鉤,銳利如刃,圓眼微凸,神態威嚴,盡顯「戰神」的威武氣質。更精妙的是紋飾雕琢:全身以勾雲紋狀陽線雕琢羽飾翎紋,陽線細膩均勻,線條流暢連貫,既還原了鴞的羽毛層次,又不失簡潔大器的整體感,可謂「細節見匠心,大氣顯風骨」。
三、收藏價值:傳世玉質的稀缺珍寶
1. 核心價值
- 稀缺性:商周玉鴞本身存世量稀少,而此件西周玉鴞為完整立姿圓雕,玉質完好、血沁自然,且造型與紋飾保存完整,在傳世西周玉器中可謂鳳毛麟角。
- 學術參照:其形制與河南省新鄉博物館藏商代玉鴞(載於古方主編 2010 年《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 1 冊 120 頁)極為相近,亦與原屬 S.H.Minkenhof 舊藏、載於 H.F.E.Visser 1952 年《Asiatic Art in Private Collections of Holland and Belgium》圖版 60 號的玉鴞風格一致,可作為研究商周玉鴞造型演變的重要參照實物。
- 文化載體:作為上古「通神」「戰神」信仰的物質體現,此玉鴞不僅是西周玉雕工藝的結晶,更承載著商周時期的精神宇宙,是解讀上古文明信仰體系的珍貴載體。
四、歷年拍賣參照
| 拍賣時間 | 拍品資訊 | 拍賣機構 | 成交價格 |
| 2019 年 | 商代玉鴞(相似造型) | 香港蘇富比 | 約 8600 萬港元 |
| —— | 西周玉鴞(立姿圓雕,帶血沁) | —— | 市場估值超 1 億港元 |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