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溯源與技法:跨越明清的制瓷巔峰​

鬥彩工藝興於明宣德,盛於成化,至清代雍正達新高度,是中國陶瓷史上「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的經典技藝。此鬥彩三多紋梅瓶承襲宮廷制瓷標準,工藝細節見證時代水准:胎質選用「糯米胎」,細膩堅實如脂,需經多輪淘洗去除雜質;通體施「甜白釉」,釉色瑩潤溫雅,光線下呈現象牙白般的柔和質感,是明清宮廷瓷的典型特徵。​

其鬥彩技法更顯精妙:先以浙料繪青花輪廓,線條細如游絲却勁挺有力,青花呈色濃艷明快;而後在釉上填施礬紅、黃釉、綠彩,色彩飽滿且層次分明 —— 紅彩艷而不躁,黃彩嫩如雞油,綠彩翠似翡翠。因需經「釉下燒青花、釉上燒彩料」二次燒造,窯溫需嚴控在 1200℃-1300℃,稍有偏差便會出現釉面開裂、色彩暈染,此瓶色彩無滲透、紋飾無變形,實屬宮廷造辦處的精工之作。​

二、造型與紋飾:文化寓意的經典表達​

梅瓶造型源於宋代,至明清成為宮廷禮器與賞玩瓷的經典器型。此瓶敞口微撇如梅萼,短頸斂氣,肩腹豐滿如膽,圈足微外撇,通體比例遵循「黃金分割」,既便於插花賞玩,又顯端莊大氣,是明清宮廷審美的典型體現。​

瓶身「三多紋」更蘊含深厚文化:「三多」源自《莊子》「多福、多壽、多男子」,至明清成為吉祥紋飾主流。圖中蒼松挺拔,松針層疊如蓋,象征長壽;壽桃碩大飽滿,桃絨以細筆點繪,暗含豐碩之意;枝葉縱橫交錯却疏密有致,葉脈清晰可辨,生機盎然。紋飾環繞瓶身,虛實相生,既符合傳統「滿而不亂」的審美,又將吉祥寓意融入藝術,兼具觀賞與文化價值。​

三、收藏價值:稀缺性與文化性的雙重加持​

此梅瓶收藏價值極高:一則鬥彩瓷存世稀少,明清宮廷鬥彩多為御用,流傳民間者不足百件;二則「三多紋」題材的鬥彩梅瓶更為珍罕,目前全球公立博物館藏量不足十件,是研究明清制瓷技藝與吉祥文化的實物史料。​

在藏界,品相完好的明清宮廷鬥彩梅瓶向來是頂級藏家競逐目標,兼具藝術賞玩與資產保值屬性,堪稱藏界「硬通貨」。​

附:鬥彩三多紋類器物拍賣記錄​

  1. 2020 年 香港佳士得秋拍:明代成化鬥彩三多紋小瓶,成交價 3265 萬港元​
  1. 2023 年 北京保利春拍:清代雍正鬥彩三多紋梅瓶,成交價 2890 萬元人民幣​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股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