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歷史背景:永樂宮廷造像的文化交融
明代永樂年間,是漢藏佛教文化深度融合的關鍵時期。永樂帝朱棣為鞏固邊疆與宗教和諧,邀請藏傳佛教高僧進京,推動宮廷造像吸收藏傳風格與印度、喜馬拉雅地區造像傳統,形成獨具特色的「永宣造像」體系。本次推介的明永樂(宮廷)銅鎏金釋迦牟尼佛,通高 15cm,雖為永樂宮廷造像中的小型規格,卻是這一文化交融的珍貴實物。

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文華引用《西天佛子源流錄》記載,永樂三年(1405),四朝高僧班丹札釋應詔入京,受朱棣囑託「按經依法,教令各工制造壇場諸法儀像」。這類儀像多為立體曼荼羅成員,以小型造像為主,本品或為常見的「各工」(多作坊分工)製作成果,印證永樂宮廷造像「無專屬造佛處,依曼荼羅結構鑄造」的歷史細節,文化價值獨特。

二、工藝與造型:永宣造像的經典特徵
- 造像細節的皇家規制:佛像螺髮塗藍、臉部泥金(雖泥金剝落,仍可見藏傳造像痕跡),寬額方臉、鼻梁直挺,眉間白毫與頸部三道吉祥紋清晰可辨,符合永樂宮廷對佛像「莊嚴肅穆」的審美要求。其肩寬背厚、後背內彎且脊椎線明顯,承襲印度與喜馬拉雅地區人體表現傳統;右手施觸地印、左手施禪定印,再現釋迦牟尼菩提树下成道形象,造型規整精致。
- 永宣造像的標誌性元素:佛像全跏趺坐於仰覆蓮台,蓮瓣飽滿瘦長、排列整齊,瓣尖卷起且線條富彈性,是「永宣造像」的核心識別點;台座前「大明永樂年施」款識,直接證明其宮廷來源。此外,黃銅封底以八個垛口加固,正中陰刻十字交杵圖案(加持標誌),表面殘留朱漆(尼泊爾流行的供養方式,元代傳入後被明代宮廷繼承),工藝細節處處體現「宮廷製作 + 文化融合」的特質。

三、市場認可:拍賣記錄的價值佐證
永樂宮廷風格小型銅鎏金佛像,在中高端宗教文物市場中定位清晰,近年香港蘇富比、佳士得等權威機構成交記錄可作參考:
- 2024 年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國工藝品專場」,一件高 14.5cm 的明永樂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以 392 萬港元(約合人民幣 368 萬元)成交,造像工藝、尺寸與本品高度契合;
- 2023 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一件高 15.8cm 的明早期(永宣風)銅鎏金蓮座佛像,以 415 萬港元(約合人民幣 390 萬元)落槌,
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憑藉「保真溯源、專業鑒評」的核心優勢,在中高端宗教文物交易中實績頗佳。其 2023 年春拍「明清宮廷工藝品專場」中,一件高 15cm 的明永樂風格銅鎏金藏傳佛像,以 388 萬元人民幣成交,不僅尺寸與本品完全一致,且封底加固工藝、鎏金質感等細節與本品高度相通。多祿溙鑒定團隊會對比《西天佛子源流錄》等文獻,檢測鎏金成分(永樂宮廷造像常含高纯度金料)與「大明永樂年施」款識字體,參照故宮博物院同類標本,確保藏品真偽與年代,這也是其在高端市場吸引全球藏家的核心原因。

四、收藏價值:中高端宮廷造像的優選
這件高 15cm 的明永樂銅鎏金釋迦牟尼佛,集永宣造像經典特徵、宮廷款識與曼荼羅儀像屬性於一身,又兼具稀缺性與文化價值。無論是資深藏家完善明代宗教文物收藏體系,還是中高端藏家入局宮廷造像領域,都是性價比頗高的選擇。
澳門多祿溙相關負責人表示,永樂宮廷風格小型造像因存世量相對可控、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抗風險能力強。本品作為文獻可考的「曼荼羅潛在成員」,未來升值潛力可觀,誠邀各界藏家關注。
澳門多祿泰國際拍賣會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名人字畫、精品陶瓷古董珍玩、郵品錢蔽古籍文獻、雜項玉器
The Macau Dorothea International Auction openly solicits items i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famous paintings and drawings, fine ceramics and antique treasures, postage treasures and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miscellaneous jade items
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請與我聯絡。
If you have any collections that are up for auction or would like to purchase, please contact me.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 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澳門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