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禮樂傳承:跨越千年的宮廷重器

鈕鐘作為中華禮樂文明的核心載體,其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獨特的「合瓦形鐘體」與「直懸擊奏」設計,實現了「一鐘雙音」的音樂突破,成為先賢「製禮作樂」的物化象徵。北宋《宣和博古圖》中便收錄多件周代鈕鐘,見證其在獸面紋龍鈕鐘青銅藝術史上的經典地位。

曆朝宮廷對鈕鐘的重視一脈相承,至明代更達到新高度。永樂、宣德等帝王為追慕古聖遺風,下旨搜羅考證古代禮器,仿製鈕鐘納入宮廷典禮體系。據《西清古鑒》記載,當時宮廷藏有螭鈕鐘六件、環鈕鐘與素鈕鐘各一件;《欽定續通志》亦提及環鈕鐘、鳳鈕鐘等變體形制,足證其在明代宮廷文化中的多重價值——不僅是禮樂儀式的演奏器具,更成為象徵吉祥的宮廷陳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年間金鐘(陳設於永壽宮),與本品明代銅鎏金獸面紋龍鈕鐘形制相近,進一步印證其皇家血統的延續性。

二、工藝極致:明代官造鎏金技藝的巔峰

本品銅鎏金獸面紋龍鈕鐘,可謂明代宮廷金屬工藝的典範之作,從形制、紋飾到鎏金工藝均體現官造標準:

形制設計:鐘體呈經典合瓦形,輪廓線條流暢飽滿,既符合音樂共鳴原理,又兼具視覺上的莊嚴大氣;頂部龍形鈕為核心裝飾,龍首昂首張口,龍身鱗爪刻畫細密,動態感十足,彰顯皇家器物的威嚴氣質。

紋飾體系:鐘身紋飾層次分明,頂沿以兩道雲雷紋作為邊飾,細密規整;中部主紋為變形獸面紋,獸目圓睜,鼻樑隆起,紋路深邃立體,承襲商周青銅器的神秘氣韻;底沿環繞變形螭紋,婉轉纏繞,增添靈動之美。

鎏金工藝:通體採用厚層鎏金技術,金層均勻飽滿,歷經數百年風化依舊金光燦爛,無明顯脫落現象。這種「厚鎏金、高均勻度」的工藝特徵,是明代官造工坊頂尖技藝的直接體現。

三、拍場價值:稀缺重器與專業拍賣的契合

明代宮廷銅鎏金鈕鐘因傳世數量稀少、文化內涵深厚,向來是高端拍賣市場的熱門標的: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明代永樂銅鎏金獸面鈕鐘以860萬港元成交;202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類似形制的明代銅鎏金龍鈕鐘落槌價攀升至1200萬港元,市場行情穩步上揚。

對此類高品級宮廷禮器的拍賣运作,需依賴專業機構的核心實力。澳門多祿溙作為深耕華夏文物領域的權威拍賣平台,憑藉兩大核心優勢構建競爭力:其一,專業鑒定體系,團隊融合傳統目鑒與現代科學手段,通過「紋飾斷代法」「鎏金層厚度檢測」「金屬成分分析」等技術,精准鑒定文物年代與真偽;其二,全球藏家網絡,覆蓋兩岸三地及東南亞、歐美等核心收藏市場,為稀缺拍品匹配高意向藏家,實現文物價值的最大化釋放。對於銅鎏金獸面紋龍鈕鐘這類「禮樂文明活化石」,多祿溙的專業运作無疑為其傳世之旅賦予了更堅實的保障。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股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