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紅釉鏜鑼洗,是康熙朝官窯單色釉瓷的巔峰之作,因形似鏜鑼、釉如豇豆暈染而得名,憑「千窯難燒一器」的稀缺性,成為歷代藏家追捧的「瓷中瑰寶」。

其工藝堪稱清代制瓷奇蹟:以細膩高嶺土為胎,施銅紅釉後經 1300℃高溫還原焰燒制。銅元素在窯火中極易氧化,需精準控制窯溫與氣氛,方能燒出「桃花片」「娃娃臉」般的淡粉暈斑,間雜深紫「美人醉」斑點,釉面瑩潤如脂,色澤層次靈動如天然豇豆。器型小巧規整,口徑約 10 厘米,淺腹圈足,胎體輕薄卻堅致,底落「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青花楷書款,字體挺拔有力,盡顯官窯嚴謹。

價值層面,它兼具稀缺性與文化意義:存世量不足百件,多藏於兩岸故宮等文博機構,民間流通極少;作為康熙朝「文房清供」代表,見證了清代文人雅士對精緻生活的追求,更是中國陶瓷史上銅紅釉工藝的「絕唱」—— 雍正後因工藝複雜失傳,使其成為不可複製的時代標本。
拍賣市場紀錄:康熙豇豆紅釉瓷的價值印證
近年康熙官窯豇豆紅釉器物拍賣表現搶眼,成為高價瓷收藏領域的焦點:
- 2021 年國內某拍賣行「明清官窯瓷器專場」,一件品相完好的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憑藉均勻暈染的釉色與清晰官窯款識,以 RMB 3220 萬落槌;
- 此前 2018 年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一件同類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帶清晰傳承記錄),亦以 HKD 2850 萬成交。
這些紀錄不僅印證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的市場地位,更凸顯其「色難仿、器難尋、意難再」的稀缺特質,使其成為衡量藏家實力與品位的重要標志。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