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作為紫砂界公認的「一代宗師」,其作品向來是藏界追捧的核心,而這件「仿古如意紫砂壺」,更是匯聚其工藝精髓與創作理念的代表性珍品,既承載著紫砂文化的深厚底蘊,更藏著一段跨越近百年的家族傳承往事。
從工藝來看,此壺以傳統「仿鼓」造型為基礎,創新融入「心」形如意筋紋 —— 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源於「不求人」搔背工具,後演變為吉祥符號,壺身四片如意對稱相連,線條起承轉合間盡顯流暢爽利,宛如行雲流水;壺嘴、壺把刻線與壺肩如意紋呼應,將紫砂的可塑優勢發揮到極致,呈現出動態的韻律感。更精妙的是口蓋設計:常見紫砂壺以口沿與蓋邊沿同比例等分組成圓線,而此壺特意做到「上弧面略寬、下弧面略窄」,正是顧景舟對「黃金比例」的獨到拿捏,配合橋形如意鈕與壺身紋飾的呼應,實現了形、神、氣的高度統一。

這件壺的重要性,更可從文獻中佐證:在顧景舟主編的《宜興紫砂珍賞》中,全書收錄其 23 件作品,僅 3 件由他親自撰寫賞析,「如意仿鼓壺」便是其中之一;且顧老一生僅在三個時段、用四種章款創作此壺式,足見其對這一器型的偏愛與重視。鈐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底款)與「顧景洲」(蓋款),更與其經典作品的印款體系完全契合,進一步印證其真品屬性。

其傳承故事同樣動人:1950 年前後,委託人賀先生的祖父在山東濰坊,以一筐煎餅換得此壺,後攜壺遷居香港;1996 年收起保存前,此壺一直作為日常茶具使用;2009 年,賀先生偶然發現壺蓋內的顧景舟印款,才知家中藏有宗師珍品 —— 這段從「日常用器」到「藝術珍寶」的經歷,恰是紫砂從解放初期「窯貨」到現當代藝術品的發展縮影,450ml 的容量也符合顧景舟對實用與審美平衡的追求。
市場層面,顧景舟作品向來是頂級拍場的「硬通貨」:2018 年香港蘇富比,顧景舟「相明石瓢壺」以 2,812 萬港元成交;2021 年香港佳士得,其「仿古壺」亦以 1,725 萬港元落槌;澳門多祿溙近年亦曾呈現顧景舟同款「如意仿鼓壺」,憑藉對紫砂工藝的深度理解與權威鑒定,最終以 1,560 萬港元促成交易,體現其在高品級紫砂領域的專業優勢。
澳門多祿溙深耕紫砂藝術品領域,不僅配備資深紫砂鑒定團隊,可從胎質、刀法、印款等細節精准辨偽,更擁有覆蓋海內外的藏家網絡,能為珍品匹配對應收藏需求。若您持有此類紫砂宗師珍品,誠摯邀請您洽談,讓匠心之作煥發應有價值。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