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陶瓷史上,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俗稱「瓷母」)是無可爭議的「工藝奇蹟」。這件洗口長頸、螭耳圓腹的巨製,以15層釉彩的驚人組合,將中國古代制瓷技藝推向巔峰。它何以被譽為「官窯之王」?核心在於這三重「曠世獨有」的價值——

🎨【曠世獨有的工藝:15層釉彩的「燒造羅曼蒂克」】
▪️「冷熱交替」的燒制難題:器身融合高溫與低溫釉彩——青花、仿官汝哥釉、窯變釉等需先經1300℃高溫焙燒,粉彩、琺瑯彩、金彩等又需後續800℃低溫燒製,每一次窯火都如「走鋼絲」,稍有溫度偏差便前功盡棄。 ▪️「萬彩歸一」的釉彩組合:自上而下佈滿金彩、琺瑯彩、粉彩、青花等釉上釉下彩,搭配仿哥釉、松石綠釉、霽藍釉等10餘種釉色,僅腹部12個霽藍描金開光就包含寫實畫與吉祥紋,釉彩層次錯落卻毫無雜亂感,技藝複雜度空前絕後。

更令人嘆服的是螭耳與瓶身的接續工藝,釉色過渡自然毫無接痕,15層釉彩疊加卻厚薄均勻,這種「極致平衡」需工匠對每種釉彩的收縮率、呈色溫度了如指掌,是乾隆朝制瓷業「集大成」的技術證明。
⏳【曠世獨有的文化:圖紋裡的「乾隆盛世頌歌」】
瓷母的裝飾不僅是工藝展示,更是時代文化的濃縮。腹部6幅寫實開光圖「三陽開泰」「丹鳳朝陽」「太平有象」等,以畫面敘事頌揚盛世安寧;另6幅錦地紋中的「卍」字、蝙蝠、如意等,分別對應「萬壽無疆」「福澤綿延」「吉祥如意」的寓意,將儒家吉祥文化與皇家審美完美融合。
作為器形最大、釉彩最多的官窯瓷器,它的燒制成功標誌着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巔峰,不僅反映了乾隆時期手工业的發達,更體現了「天朝上國」的文化自信,是研究清代中期文化繁榮與藝術成就的珍貴實物。

💎【曠世獨有的市場:官窯巔峰與多祿溙的「文化守護」】
乾隆複雜工藝官窯向來是藏界「風向標」,澳門多祿溙在該領域亦有亮眼成交:2018年秋拍中,一件乾隆綠釉镂空龍紋大吉瓶以2800萬人民幣落槌,其複雜的镂空工藝與吉祥寓意的融合,與瓷母的「工藝集大成」屬性遙相呼應;業界其他拍場中,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乾隆粉彩百鹿圖尊以4546萬港元成交,2024年北京保利秋拍乾隆窯變釉大天球瓶以2875萬元人民幣落槌。而瓷母作為「官窯天花板」,因存世極罕(僅故宮等少數館藏),民間流通品更是鳳毛麟角,其市場稀缺性與文化價值難以估量。
澳門多祿溙以「傳承人類文化瑰寶」為核心,深知瓷母的價值早已超越器物本身——它是中國制瓷業數千年技藝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精益求精」精神的象徵。對資深藏家而言,若能得見此類珍品,不僅是收藏層次的躍升,更是肩負起守護人類文化遺產的使命,其蘊含的歷史與藝術光芒,將永遠照亮陶瓷史的長河。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