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禦瓷以「窮極工巧,無所不有」著稱,鬥彩喜上眉梢圖抱月瓶可謂其中的工藝典範。此瓶器型構思精妙,撇口微外撇呈喇叭狀,束頸細膩挺拔,肩際對稱聳立雙鳳形耳,鳳羽勾勒精細,喙銜纏枝紋,與扁圓飽滿的腹部形成優美曲線,下承橢圓形圈足,胎質細潔堅致。裝飾層次極為豐富:口沿下繪鬥彩如意紋一周,雲頭捲曲流暢;頸部蝠紋展翅欲飛,寓意「福在眼前」;腹部主題「喜上眉梢」圖樣,梅花枝椏橫斜,喜鵲登枝鳴囀,枝葉花卉以鬥彩暈染,紅花綠葉相映成趣,果實則以黃、綠、紫等粉彩細膩填塗,瑩潤飽滿。

其工藝之繁複令人歎為觀止:瓷匠需先於素胎上勾勒間斷釉下青花骨架,入窯經1300℃高溫燒成青花半成品,再以五彩、粉彩逐筆施於釉上,最後經800℃低溫二次燒造。這種「釉下青花為骨,釉上彩料為飾」的複合技法,除明代五彩外幾無可比,盡顯禦窯廠的頂尖技藝。底足內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筆力遒勁,字體規整,為典型乾隆官款特徵。

此瓶不僅是工藝傑作,更承載着清代帝王的文化意識與皇權訴求。中國傳統「正統論」思想下,清代帝王尤重通過禦瓷延續文化脈絡。本品原型為明永宣朝馬掛瓶,乾隆帝對其極為青睞,屢次下旨仿燒。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皇帝諭令唐英「再將小些寶月瓶、馬掛瓶各樣釉水花樣燒造」;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有「五彩馬掛瓶」燒造記錄,六月二十五日又諭「宣窯青花放大馬掛瓶」;乾隆七年更直接傳旨「著照此青雲白地釉裏紅馬掛瓶畫樣,交江西唐英造幾件送來」。然乾隆禦瓷中馬掛瓶多見青花或釉裏紅品種,本品「鬥彩加粉彩」的裝飾組合極為罕見。目前傳世同類器僅三例:香港徐展堂舊藏、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以及本品。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粉彩嬰戲圖小罐、粉彩百猴圖撇口瓶,雖同為「鬥彩加粉彩」工藝,但器型與主題紋樣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青花加彩龍鳳紋瓶,僅以青花繪纏枝牡丹,工藝複雜度遠遜於本品,足見其獨特性。

其稀缺性與藝術價值在拍賣市場屢獲認可。1989年5月16日香港蘇富比春拍,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的同類鬥彩馬掛瓶以396萬港元成交,創下當時同類品種拍賣紀錄。近年來,高端禦瓷市場行情持續走高,澳門多祿溙拍賣瓷器部總監表示:乾隆禦瓷向來是頂級藏家的核心標的,尤其是工藝複合、傳世極罕的品種,往往能引發跨地域競爭。像本品這樣兼具皇家血統、精湛工藝與文化內涵的極品,更是可遇不可求。從市場數據來看,202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乾隆鬥彩加粉彩天球瓶以逾2.8億港元成交,進一步印證了此類品種的收藏潛力。這件鬥彩喜上眉梢圖抱月瓶,既是乾隆朝禦瓷燒造水平的巔峰見證,也是中國陶瓷藝術「致廣大而尽精微」的生動詮釋,其歷史與藝術價值實屬難以估量。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股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