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宮廷禦瓷中,粉彩夔龍蓮花紋賁巴瓶以藏式器型與漢族彩瓷工藝結合,成為漢藏文化交融的經典。其與唐代海獸葡萄紋銅鏡雖時代、工藝不同,卻同以「工藝創新載文化交流」,分別見證唐代絲路胡漢交融與清代漢藏宗教文化融合的脈絡。

一、形制與工藝:藏式器型與宮廷粉彩的融合
作為清代宮廷仿藏族「藏草壺」的祭祀用瓷,此瓶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
- 形制:遵循藏式淨水瓶傳統,呈「洗口、束頸、球形腹、高圈足外撇」,無流無柄,契合藏族宗教沐浴需求;相較常見的金、銀、銅質賁巴瓶,瓷製更精細,線條流暢秀美,融入清代宮廷禦瓷的典雅。
- 工藝紋飾:以白釉為地,用「鬥彩」層繪紋飾 —— 由上至下為八吉祥、回紋、覆蓮、仰蓮、如意雲頭、蕉葉紋,腹部主飾「蓮托八寶紋」,夔龍與蓮花穿插其間;青花勾廓,粉彩填色鮮協,工細到八吉祥法器細節清晰,體現乾隆宮廷粉彩巔峰工藝;底書「大清乾隆年製」青花六字篆書款,標明官窯身份。

二、歷史文化內涵:漢藏宗教與工藝的見證
賁巴瓶的流行與清代漢藏關係、宗教政策緊密相關:
- 器型溯源:俗稱「藏草壺」,本為藏族宗教淨水瓶,多金、銀、銅質,瓷製極少;清代宮廷仿製,既尊重藏族文化,又以宮廷禦瓷規格提升其等級,成為聯絡漢藏情感的器物。
- 八吉祥寓意:核心紋飾「八吉祥」源自西藏喇嘛教,八法器各有象征(法輪喻大法圓轉、法螺喻菩薩妙音等);此紋始於元,明清與蓮花組成「折枝蓮托八吉祥」,清代基本按「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腸」排序,此瓶循此制,是清代宗教紋飾規範的代表。
- 工藝融合:藏族傳統賁巴瓶以金屬鑄造為主,此瓶用漢族瓷土燒製與粉彩工藝,融藏式器型、宗教紋飾與漢族禦瓷技術,是清代漢藏文化深度融合的珍證。
三、收藏價值:來源清晰的「雪域奇珍」
此瓶收藏價值有三:其一,來源為「臺灣藏家」舊藏,傳承有序,藏界認可;其二,瓷製賁巴瓶存世稀少,乾隆官窯款者更罕見,稀缺性超金屬質品;其三,作為漢藏文化融合實物,兼具工藝與歷史研究價值,與唐代海獸葡萄紋銅鏡「以器載史」的核心價值呼應,堪稱「雪域奇珍」。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