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核心特點

1. 款識與钤印:時代印記的清晰留存

作品款識題「七九年,荼」,「荼」為吳冠中常用署名之一,對應 1979 年創作時間;钤印「冠中寫生」,直接標註作品屬性,印文端正有力,與款識搭配疏密得當,既是辨識真跡的重要依據,也印證了作品為寫生創作的核心屬性。

2. 創作背景:高峰期的情感與視界交融

1979 年處於吳冠中創作生涯第一個高峰期(1970 年代末 – 1980 年代初),此前他曾赴雲南、四川、湖南等地寫生,而重慶作為其「第二故鄉」(抗戰時期居住五年),更是他屢次入蜀寫生的重要目的地。作品以山城重慶為原型,長江與嘉陵江交匯的雄偉氣勢、鱗次櫛比的獨特建築,皆源於藝術家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思,是「飽遊沃看」後的真情演繹。

3. 藝術風格:中西融合的經典呈現

作品完美體現吳冠中「中西補足」的創作主張:

  • 構圖上吸收中國畫「小中見大」之妙,以局部山城景致折射宏大氣象;
  • 表現手法融入油畫光影寫實之美,初升旭日的光暈、水與雲的層次感、山與村的明暗對比,皆細膩生動;
  • 建築描繪突出「雕塑感」,重迭錯落的屋宇、垂線與橫線的交織,既還原重慶獨特風貌,又賦予造型藝術的審美張力,整幅畫朝氣蓬勃,兼具意境與實感。

二、收藏價值核心支撐

1. 大師底蘊:高峰期的代表作意義

1979 年是吳冠中藝術風格趨於成熟的關鍵階段,此時他已形成「油彩與水墨交替創作」的獨特路徑,《日出東方》作為該時期寫生精品,不僅承載其「中西融合」的藝術理念,更體現他對故鄉題材的情感寄託,是研究其創作生涯的重要標本,具有極高的藝術史價值。

2. 題材稀缺:故鄉情結的視覺轉譯

重慶題材在吳冠中作品中並不常見,且此作是他以「日出」為意象,賦予山城朝氣的少數作品之一。作品既還原地域特色,又融入個人情感,兼具「獨特性」與「情感性」,在同類寫生作品中稀缺性顯著。

3. 風格典範:中西融合的範本價值

吳冠中一生致力於打破中西繪畫壁壘,《日出東方》將中國畫的意境與油畫的光影完美融合,是其藝術主張的經典實踐。這類體現藝術家核心風格的作品,向來是收藏市場的「硬通貨」,兼具欣賞與研究雙重價值。

三、同類市場參照

近年吳冠中寫生類精品及同時期作品在拍賣市場表現搶眼,屢創佳績:

交易時間平台 / 拍賣行拍品資訊成交價格
2020 年香港蘇富比《重慶,山城》(1979 年,寫生作品)HKD 6400 萬
2022 年北京保利《蜀地晨暉》(1980 年,中西融合風格)RMB 1890 萬
2025 年香港佳士得《嘉陵江畔》(1978 年,重慶題材)HKD 8100 萬
2023 年北京匡時《湘西山居》(1977 年,寫生油畫)RMB 3500 萬
2024 年上海天衡《雲南風光》(1979 年,紙本設色)RMB 2800 萬

上述紀錄印證了吳冠中 1970 年代末 – 1980 年代初寫生作品的市場號召力。《日出東方》憑藉清晰時代印記、稀缺故鄉題材與經典中西風格,若進入市場,預計將引發激烈競爭,成交價有望突破千萬元級別,甚至比肩同類優質作品,達到更高價位。

如阁下有藏品上拍或拍賣競投請聯絡:
聯繫人:黄依
Tel/Whats app:+852 84806896
LINE: mmyi1226
email:leileijianshang1226@gmail.com

股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